竟然三小時都沒有休息,一直講.一直講(我果然長舌.......)
一個高中端的老師
以一種理解的,同理的心情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時代,其特殊之處就在於出現各家思想爭鳴的盛況,異常開放、活躍。在這段時間裡,出現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韓非……等許多影響後代思想發展的重要大家,由於他們的啟蒙,激盪出許多的智慧,經過後世學者不斷沉澱和演化,成為中國文化史上重要的瑰寶。
此番要來介紹的是法家中的「韓非」,韓非歷來被人稱為法家的集大成者,而《韓非子》一書呈現他的唯物主義與功利主義思想,並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的理論,他將法、術、勢結合極力為君權的確立提出看法,可以說的上是君王的霸道思想。這樣的學說對於鞏固君主的地位有極大的催化作用,在《史記》中記載:「秦王見韓非《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可知當時秦始皇對於其人其書的重視。如:韓非提出國君必須削弱臣下勢力,並防止他們犯上作亂,所以說『愛臣太親,必危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主妾無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
古代中國雖常說以儒為本,但是歷代君王的治國方式是實際上是呈現「外儒內法」的模式,儒家是治國的門面,法家才是確定統治者地位和權勢的核心所在。而法家「法」的概念和現代社會的「法治」又不相同。
法家萌芽於春秋時期,正式形成於戰國前期,活躍於戰國中、後期。韓非以法治作為他學說的中心,主要的內涵有1富國強兵,重視耕戰,韓非認為,國家的富強靠兩方面:一是農耕,一是戰爭,2主張嚴刑峻法,賞罰分明認為只有用嚴厲刑法,採輕罪重判的手段,藉由威嚇使百姓不敢犯法,社會方能維持秩序,此外,他也力主3中央君主集權政策,唯有透過君王權力的集中,才能確保國家維持不墜之勢。而法家這套思想學說在秦朝一統天下的時期,效能運用達至巔峰,中國歷代封建專制極權統治的建立,受韓非學說的影響很大。
星期六圖書館的演講結束後, 好些聽眾留下來和我聊聊
有一位白髮皤皤的爺爺排在人群的末端,
待大家都離去後(他也等了二三十分鐘了)
他很認真地說:楊老師,我想問你,劉邦在得天下後歸故里,
天空一片漆黑,空氣仍是凍得令人直打哆嗦的溫度,凌晨三點多的時分,一個個穿著厚重外衣的身影,穿梭於平台上,以一雙雙帶著興奮的眼,定睛瞧著東方,等待劃破黑幕的那道魚肚白出現;老媽媽坐在沙發上,漫不經心的讓眼睛隨著不斷變換的電視畫面而移動,卻將耳朵豎得高挺,等待電話那頭響起愛子的問候。生命中,生活裡,我們常常等待,也可能時時被等待,因為未知,等待有著美麗的遐想,但不盡然全是快樂的結局。
我曾經那樣等待。一個陰霾、烏雲、寒風籠罩的冬日,我蜷身在圖書館,為了考試進入最後的準備,戴著耳機,企圖將自己隔絕於一個獨立的時空,完全不受干擾。後來,有些肚子餓了,打算搜索書包,進行食物補給,無意間瞥見手機上有十餘通未接來電的顯示,心想這麼緊急的索命連環call,到底有何急事呢?仔細一看,全是家裡打來的,我的心頭顫抖的厲害,腦裡充斥各種胡思與亂想,回撥電話時,早已口齒不清,語焉不詳,混亂的思緒充斥腦門載著我到達醫院,看著滿是淚痕的媽媽說:「醫生表示阿公的狀況已經不太好了,要我們隨時準備。」我衝到病床前,拉起阿公的手,輕輕喚著,告訴他我來了,阿公似乎聽到我的聲音,睜開了眼,看了我一下,隨即又闔上了,眼眶四周掉落一滴淚,淚沿著臉頰慢慢滑下,早已無能為力的阿公,對於一滴淚,連拂拭顯得都困難。
親友陸陸續續地來探望,走動的人群無法撩撥空氣中那沉重悲傷的氣氛,醫生叮囑我們回家準備些東西,我看著媽媽,她竟完全無動於衷,彷彿魂魄離了身一般,只是雙眼直視著阿公,深怕一轉瞬,他就要消逝似的。我知道我們都在「等待」,等待什麼?等待不願面對真相的到來。
一直以來,我總是歡欣於等待這件事,等待新年的到來,拋棄過往的紛雜,好迎接嶄新的未來 ;等待飛機畫過藍空,載著我的夢想啟程 ;等待下課鐘響,心儀的那個男孩,走過我的窗前,我是那麼殷切地,以一種類似朝聖的心情「等待」生活中的一切,無論等待過程是漫長或短暫,結果總會翩然降臨,我一直是這樣信仰著。可是,此時此刻,我卻想永無止境的等待下去,這是第一次完全不期望結果到來的等待。
常在想 對於這塊土地 我能做些什麼
我很愛旅遊 走了十幾個國家
歷史人文的富饒 自然景觀的壯麗
我 品嚐了不少 眼睛是 無需充電的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