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考國文閱讀趨勢分析第二十二周 

                      韓非其人其事其文之二 

認識一下它

    法家萌芽於春秋時期,正式形成於戰國前期,活躍於戰國中、後期。韓非以法治作為他學說的中心,主要的內涵有1富國強兵,重視耕戰,韓非認為,國家的富強靠兩方面:一是農耕,一是戰爭,2主張嚴刑峻法,賞罰分明認為只有用嚴厲刑法,採輕罪重判的手段,藉由威嚇使百姓不敢犯法,社會方能維持秩序,此外,他也力主3中央君主集權政策,唯有透過君王權力的集中,才能確保國家維持不墜之勢。而法家這套思想學說在秦朝一統天下的時期,效能運用達至巔峰,中國歷代封建專制極權統治的建立,受韓非學說的影響很大。

    如果說儒家是一個偏重道德教化、倫常次第的學派,而道家是偏重探討哲學問題的學派,那麼法家便是一個側重於政治學說的學派,套句現代觀點而言,是 它是一個倡導社會進行實際革新的學派,它的學說理念與現實生活境況有強烈關聯性。

    韓非是韓國的貴族,非常喜歡刑名法術之學,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算是同門師兄弟,但他患有口吃的毛病,不擅言說,這一弱點使他的從政之路極為坎坷。韓國為戰國七雄當中國勢最為弱小的國家,常受鄰國的欺侮,韓非多次向國軍提出富強的計策,但都未被採納,後來,他寫了《孤憤》、《五蠹》、《儲說》……等一系列文章,這些作品後來集結爲《韓非子》一書。

    後來韓非的著作傳到秦國,秦王政讀了之後大為讚賞,迫使韓非出使秦國,想要親見一面。李斯自覺不如韓非,很擔心韓非取代他的地位,就在秦王面前說韓非的壞話,說韓非是韓國宗室公子,必定不會效忠秦國,後來矯詔君命派人送毒藥賜死韓非,等到秦王後悔時,韓非已冤死獄中。

    史上著名的同門師兄弟後來卻彼此殘害的例子,前有同師事鬼谷子的「龐涓」與「孫臏」,繼而有同受教於荀子的「李斯」與「韓非」,如此故事豈不讓人嗟嘆「相煎何急」!

文章來一課(一)

    客有為王畫者,王問曰:「畫孰最難者?」曰:「犬馬最難。」「孰易者?」曰:「鬼魅最易。」

    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早晚)罄(顯現)於前,不可類(畫得類似,動詞)之,故難。鬼魅無形者,不罄於前,故易之也。                                           《韓非子‧外儲》

思辨處方箋

    若你問一個人這樣的問題「畫鬼容易,還是畫狗容易?」或許有人不加思索的回答畫狗容易,而這樣的認知乃是因為,人們以為狗乃常見之物,容易摹擬其外形,而鬼因為,不易見到,根本無從畫其形貌。但是,文中的畫家卻說:「畫狗難,因為日常生活中,早晚都會見到狗;畫鬼其實容易,因為,鬼大家都沒見過,可以憑任自由心證,隨意塗抹。」

    這是個有趣的命題,沒有具體的客觀標準者可以隨順心志不受檢驗,所以輕易,而具體可見的,則要接受客觀實際的檢驗。所謂「真實」與「虛幻」,「簡單」與「困難」,「主觀」與「客觀」,其界限到底是什麼?值得細細思索?

文章來一課(二)

    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於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伐者?」大夫關其思對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此二人說者皆當矣,厚者為戮,薄者見(被)疑,則非知之難也,處知則也。                 

                                                                    《韓非子‧說難》

【翻譯】

    從前鄭武公想要攻打胡國,所以先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胡國的君主討好他。於是問大臣們說:「我要用兵征伐,可以攻打誰?」關其思回答說:「可以攻打胡國。」鄭武公聽了大怒就把關其思給殺了,並且說:「胡國,是我們兄弟之國,你說攻打它,到底是何種居心呢?」胡國君主聽到這件事,就認爲鄭武公是親附他的而不防備,鄭國就趁機偷襲胡國,占領了它。

    宋國有個有錢人,某天,因為下大雨把屋牆沖壞了。他的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小偷來偷東西。」而他鄰居家的父親也這麼說。到了天黑之後,這位富人家果然丟掉了很多財物,他的家人覺得他的兒子很聰明,卻懷疑他的鄰居偷了他的東西。關其思及鄰居的父親,兩人的見解都是正確的,情況嚴重的招致殺戮的命運,輕微的則被懷疑,這並非他們的見識有問題,而是在如何運用這些見識的處境是困難的(當時的情境是難以預料揣摩的)

【思辨處方箋】

    上述文章有兩個小故事,這兩則故事的共相是都涉及到「言說」一事,關其思告訴鄭武公的攻伐建議其實是事實;而宋人的鄰居長者也是說出實情,但兩人最後竟然都招致負面的結果。可見擁有知識或見解並不困難,但是如何善用這些見知,並不容易,因為,事件還可能有許多外圍因素影響,例如:進說對象與進說者的親疏關係、進說對象個人的性格特質……等等。

    而韓非將這兩則故事放在<說難>篇中,自有其用意。<說難>一文主要是韓非在呈現「說服國君的種種困難」這個層次的見解,向國君進言,本來就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它的困難之處不在於進說者的知識見解或是辯論能力完善與否,而是與「國君心意難以捉模」有關聯。<說難>全文中,韓非分析了君王複雜而多重的心理狀態,見解極為精闢。但是,現實人生中,韓非如此精湛的思慮卻仍敵政治上的險惡,最後仍客死於秦國,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說:「余獨悲韓子為說難而不能自脫耳!」這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上述故事的核心意義不僅適用在君臣相應的關係上,現代社會的多重脈絡裡,言說的發生此起彼落,成敗結果的導因或許可從此故事中獲得一些點醒與辯證。

【一試身手】

    1.有關本文之主旨,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任何事情皆當未雨綢繆,有備則無患

(B)有智慧者,善於選擇適當的表現時機

(C)為人臣者,不應忤逆君王,以免惹來殺身之禍

(D)人際關係疏密不同,情感自有厚薄之分                                   答案:B

 

2.武公何以怒殺關其思?

(A)關其思破壞武公的和親政策

(B)關其思在大庭廣眾之下,公然給武公難堪

(C)武公懷疑關其思有通敵之嫌

(D)武公佯怒以取信於胡                                                                 答案: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niey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