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五 .車箱社會    豐子愷(火車經驗)

回想過去乘火車時的心境,覺得可分三個時期。現在記錄出來,半為自娛,半為世間有乘火車的經驗的讀者談談,不知他們在火車中是否乍如是想的?
第一個時期,是初乘火車的時期。那時候乘火車這件事在我覺得非常新奇而有趣。自己的身體被裝在一個大木箱中,而用機械拖了這大木箱狂奔,這種經驗是我向來所沒有的,怎不教我感到新奇而有趣呢?那時我買了車票,熱烈地盼望車子快到。上了車,總要揀個靠窗的好位置坐。因此可以眺望窗外旋轉不息的遠景,瞬息萬變的近景,和大大小小的車站。一年四季住在看慣了的屋中,一旦看到這廣大而變化無窮的世間,覺得興味無窮。我巴不得乘火車的時間延長,常常嫌它到得太快,下車時覺得可惜。我歡喜乘長途火車,可以長久享樂。最好是乘慢車,在車中的時間最長,而且各站都停,可以讓我盡情觀賞。我看見同車的旅客個個同我一樣地愉快,彷彿個個是無目的地在那裡享受乘火車的新生活的。我看見各車站都美麗,彷彿個個是桃源仙境的入口。其中汗流滿背地扛行李的人,喘息狂奔的趕火車的人,急急忙忙地背著箱籠下車的人,拿著紅綠旗子指揮開車的人,在我看來彷彿都是有著興味的遊戲,或者在那裡演劇。世間真是一大歡樂場,乘火車真是一件愉快不過的樂事!可惜這時期很短促,不久樂事就變為苦事。
第二個時期,是老乘火車的時期。一切都看厭了,乘火車在我就變成了一樁討嫌的事。以前買了車票熱烈地盼望車子快到,現在也盼望車子快到,但不是熱烈地而是焦灼地,意思是要它快些來載我赴目的地。以前上車總要揀個靠窗的好位置,現在不拘,但求有得坐。以前在車中不絕地觀賞窗內窗外的人物景色,現在都不要看了,一上車就拿出一冊書來,不顧環境的動靜,只管埋頭在書中,直到目的地的達到,為的是老乘火車,一切都已見慣,覺得這些千篇一律的狀態沒有甚麼看頭,不如利用這冗長無聊的時間來用些功。但並非歡喜用功,而是無可奈何似的用功。每當看書疲倦起來,就埋怨火車行得太慢,看了許多書才走得兩站! 這時候似覺一切乘車的人都同我一樣,大家焦灼地坐在車廂中等候到達。看到憑在車窗上指點談笑的小孩子,我鄙視他們,覺得這班初出茅廬的人少見多怪,其淺薄可笑。有時窗外有飛機駛過,同車的人大家立起來觀望,我也不屑從眾,回頭一看立刻埋頭在書中。總之,那時我在形式上乘火車,而在精神上彷彿遺世獨立,依舊籠閉在自己的書齋中。那時候我覺得世間一切枯燥無味,無可享樂,只有沉悶、疲倦、和苦痛,正同乘火車一樣。這時期相當地延長,直到我深入中年時候而截止。
第三個時期,可說是慣乘火車的時期。乘得太多了,討嫌不得許多,還是逆來順受罷。心境一變,以前看厭了的東西也會重新有起意義來,彷彿「溫故而知新」似的。最初乘火車是樂事,後來變成苦事,最後又變成樂事,彷彿「返老還童」似的。最初乘火車歡喜看景物,後來埋頭看書,最後又不看書而歡喜看景物了。不過這會的歡喜與最初的歡喜性狀不同:前者所見都是可喜的,後者所見卻大多數是可驚的,可笑的,可悲的。不過在可驚可笑可悲的發見上,感到一種比埋頭看書更多的興味而已。故前者的歡喜是真的「歡喜」,若譯英語可用happy或merry。後者卻只是like或 fond  of,不是真心的歡樂。實際,這原是比較而來的;因為看書實在沒有許多好書可以使我集中興味而忘卻乘火車的沉悶。而這車廂社會裡的種種人間相倒是一部活的好書,會時時向我展出新穎的頁面來,慣乘火車的人,大概對我這話多少有些兒同感的吧!

【內容】

一、   主題旨趣「車箱社會」一文主要在呈現作者許多年來乘坐火車的心態轉變歷程,從處處是驚喜的喜悅→厭倦、焦躁與不耐煩→後又轉成次要選擇中的樂事。藉由乘火車經驗來呈現出作者隨著時間流轉,心境上的差異與改變,可視為個人回首來時路的省思。

二、   取材元素本文主要取材自作者於不同時期搭乘火車的具體經驗及感受變化,並從車廂中的實際見聞寄託個人的心境點滴。。

【形式】

一、   結構脈絡本文是一段自「經驗→體驗→體悟」的過程,可分為三大層次來分析內容。

 

 

 

 

 

 

 

 

 

 

 

 

字句錘鍊 

    1本文中作者分別用「熱烈的」與「焦灼的」兩個形容詞來狀擬乘火

      車的第一及第二時期,請你區別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及差異。

      參考答案:「熱烈的」是形容情感高度強烈旺盛的樣子。「焦灼的」

      是形容情感焦躁、著急的樣子。前者形容初乘火車時的興奮之情,      

      後者則是形容到老乘火車階段,凡事追求快速,連坐火車時都顯得

      不耐煩的焦躁之情。

    2作者在文章中巧妙運用各種譬喻,請你找出來以下各對象,在文中

      是以何種譬喻樣貌呈現?

      a人坐在火車中:

      b各停靠的車站:

      c車廂裡的眾生相

 

      參考答案:a人坐在車廂中彷彿身體被放在一個大木箱中,被拖著

      行走。b各停靠的車站彷彿是桃源仙境的入口。c車廂裡的眾生相

      是一部活的好書,會時時向我展出新穎的頁面來。

【動動腦時間】

一、   有人說,人生歷程有三種境界:「其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其二

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後又回歸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狀態。」 請問本文中哪一段文字的敘述與這樣的概念相近似?

參考答案最初乘火車是樂事,後來變成苦事,最後又變成樂事,彷彿「返老還童」似的。最初乘火车欢喜看景物,后来埋头看书,最后又不看书而欢喜看景物了。最初乘火車歡喜看景物,後來埋頭看書,最後又不看書而歡喜看景物了。

二、   作者說:「最初乘火車是樂事,最後乘火車也是樂事。」既然同樣是

樂事,它們有何差異呢?

參考答案最初因為新鮮,所見都是可喜的,後來,或許心境改變,也因著書籍無可讀性,轉而回頭看望車廂內與外的人事物。故前者的欢喜是真的“欢喜”,若译英语可用happy或merry。前者的歡喜是真的「歡喜 」,若譯英語可用happy或merry。 后者却只是like或fondof,不是真心的欢乐。後者卻只是like或 fond  of,不是真心的歡樂。

三、   閱讀完全文後你可以稍加分析作者豐子愷之所以對於「乘火車」會有階段性的感受差異,主要原因來自於什麼?

參考答案:主要是心境與年齡的差別,使得作者在觀賞外物時有著不一樣的態度,年輕時,經驗不多,一切外在事物都顯得新鮮而有趣,中年時,沉重的工作與社會壓力,使得自己無法靜心觀察外物,一切追求速效,而後來,年紀漸增心境也變了,懂得以包容的角度靜看萬物。

【寫作實驗室】

一、  縮寫作文

 

1、     閱讀下列文章後(422字)將它所寫成縮成120字(含標點)以內的短文。

2、     不必分段,文字可以改寫。惟縮改時須符合原文旨趣,力求言

簡意賅。縮寫是掌握主幹去除繁冗的枝葉的一種寫作方式。

3、     字數限制在120字以內,超過120字而在150字以內者扣1分,超過150字者不給分。

那時候乘火車這件事在我覺得非常新奇而有趣。自己的身體被裝在一個大木箱中,而用機械拖了這大木箱狂奔,這種經驗是我向來所沒有的,怎不教我感到新奇而有趣呢?那時我買了車票,熱烈地盼望車子快到。上了車,總要揀個靠窗的好位置坐。因此可以眺望窗外旋轉不息的遠景,瞬息萬變的近景,和大大小小的車站。一年四季住在看慣了的屋中,一旦看到這廣大而變化無窮的世間,覺得興味無窮。我巴不得乘火車的時間延長,常常嫌牠到得太快,下車時覺得可惜。我歡喜乘長途火車,可以長久享樂。最好是乘慢車,在車中的時間最長,而且各站都停,可以讓我盡情觀賞。我看見同車的旅客個個同我一樣地愉快,彷彿個個是無目的地在那裡享樂乘火車的新生活的。我看見各車站都美麗,彷彿個個是桃源仙境的入口。其中汗流滿背地扛行李的人,喘息狂奔的趕火車的人,急急忙忙地背著箱籠下車的人,拿著紅綠旗子指揮開車的人,在我看來彷彿都趕著有興味的遊戲,或者在那裡演劇。世間真是一大歡樂場,乘火車真是一件愉快不過的樂事!」

【範文】

搭火車這件事情總令我興趣盎然,畢竟將身體裝在大木箱被機械拖著走,這樣的經驗我不曾有過。我總希望揀個靠窗的位置,唯有如此,才能滿足我的靈魂之窗對外在瞬息萬變世界的渴望。搭火車的時間愈長,愈能細細享受其中的樂趣,望著旅程中偶然相遇的旅人,彷彿跟觀賞戲劇一般,乘火車真是一件再快樂也不過的事了!

 

二、   片段寫作

    許多時候,我們身處其中,因為是當局者,便有著「不釋廬山真面目」的迷茫,總得等到驀然回首靜思的時刻,一切人事物才有較為清晰澄澈的輪廓,就像上述文章中,豐子愷對自己乘火車的種種體悟也是經歷時間流轉後,才產生的。請你鋪寫一段如今回想起,能夠比較清楚辨析的過往的經驗,題目自訂,文長不限。

   

【範文】                  那年夏天                   鄭凱軒

 

    那年夏天,在一片濃烈熾熱的火紅中,我們別著胸花,如歌的行板繚繞於耳際,走在鋪著紅磚的楓林大道上,慢慢地步出了校門,步出那個事後憶起令人眷戀不已的校園。

    在這之前,有些話還沒對妳說;有些事還沒完成;有些希望尚未圓滿。「無奈」不停地在我的內心的游移踱步,我似乎幼稚的像個只會採摘花瓣的孩子,未曾靜觀屬於花的種種美好,而機會便悄悄地從指縫間溜走。

  遍植相思樹的湖畔,落花與蔓草遮蓋了我們曾走過的足跡,妳曾經捧著落花潸然淚下,我說:「化作春泥更護花。」當我還不知道是否真是如此時,這一季的夏天已悄然完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niey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