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時代,其特殊之處就在於出現各家思想爭鳴的盛況,異常開放、活躍。在這段時間裡,出現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韓非……等許多影響後代思想發展的重要大家,由於他們的啟蒙,激盪出許多的智慧,經過後世學者不斷沉澱和演化,成為中國文化史上重要的瑰寶。

此番要來介紹的是法家中的「韓非」,韓非歷來被人稱為法家的集大成者,而《韓非子》一書呈現他的唯物主義功利主義思想,並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的理論,他將法、術、勢結合極力為君權的確立提出看法,可以說的上是君王的霸道思想。這樣的學說對於鞏固君主的地位有極大的催化作用,在《史記》中記載:「秦王見韓非《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可知當時秦始皇對於其人其書的重視。如:韓非提出國君必須削弱臣下勢力,並防止他們犯上作亂,所以說『愛臣太親,必危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主妾無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

古代中國雖常說以儒為本,但是歷代君王的治國方式是實際上是呈現「外儒內法」的模式,儒家是治國的門面,法家才是確定統治者地位和權勢的核心所在。而法家「法」的概念和現代社會的「法治」又不相同。

     法家萌芽於春秋時期,正式形成於戰國前期,活躍於戰國中、後期。韓非以法治作為他學說的中心,主要的內涵有1富國強兵,重視耕戰,韓非認為,國家的富強靠兩方面:一是農耕,一是戰爭,2主張嚴刑峻法,賞罰分明認為只有用嚴厲刑法,採輕罪重判的手段,藉由威嚇使百姓不敢犯法,社會方能維持秩序,此外,他也力主3中央君主集權政策,唯有透過君王權力的集中,才能確保國家維持不墜之勢。而法家這套思想學說在秦朝一統天下的時期,效能運用達至巔峰,中國歷代封建專制極權統治的建立,受韓非學說的影響很大。

    如果說儒家是一個偏重道德教化、倫常次第的學派,而道家是偏重探討哲學問題的學派,那麼法家便是一個側重於政治學說的學派,套句現代觀點而言,是它是一個倡導社會進行實際革新的學派,它的學說理念與現實生活境況有強烈關聯性。

    韓非是韓國的貴族,非常喜歡刑名法術之學,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算是同門師兄弟,但他患有口吃的毛病,不擅言說,這一弱點使他的從政之路極為坎坷。韓國為戰國七雄當中國勢最為弱小的國家,常受鄰國的欺侮,韓非多次向國軍提出富強的計策,但都未被採納,後來,他寫了《孤憤》、《五蠹》、《儲說》……等一系列文章,這些作品後來集結爲《韓非子》一書。

    後來韓非的著作傳到秦國,秦王政讀了之後大為讚賞,迫使韓非出使秦國,想要親見一面。李斯自覺不如韓非,很擔心韓非取代他的地位,就在秦王面前說韓非的壞話,說韓非是韓國,必定不會效忠秦國,後來矯詔君命派人送毒藥賜死韓非,等到秦王後悔時,韓非已冤死獄中。

    史上著名的同門師兄弟後來卻彼此殘害的例子,前有同師事鬼谷子的「龐涓」與「孫臏」,繼而有同受教於荀子的「李斯」與「韓非」,如此故事豈不讓人嗟嘆「相煎益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niey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